《還是覺得你最好2》:新世代家庭的童稚化想象 Loading...
資訊  2024-03-22

作為一部「小而美」的港式愛情喜劇,《還是覺得你最好2》延續了上一部的語言趣味性與商業娛樂性,並在推廣粵語文化方面擁有不俗的表現。該片與第一部保持了一致步調——重複出現的粵語諧音笑料、一波接一波的機緣巧合、大量極具香港地域文化特色的段子,構成了電影的主要敘事元素。作為當今華語電影中的一種類型,這種由視覺化的金句與密集的段子組合而成的電影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在票房上,它們的確驗證了這種影像邏輯的有效性。在一個倚重娛樂精神的時代,觀眾對這種影像邏輯的接受自有其深厚的現實基礎。碎片化、段子化本就是這個時代新媒體的重要生產形式,而新媒體的語法早已經是這個時代至為重要的流行語法。在這種語法的影響之下,觀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不僅是一個刺激的故事,更是對想象力的調動,以及情感的召喚。在眾多的粵語金句與香港文化語料中,《還是覺得你最好2》意欲調動的是一種對新世代家庭的重新想象,召喚的是一種根植於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系列電影可謂呼應了香港電影對市民文化的深切關懷。

然而,片中有關於家庭的想象是相當童稚化的。例如,影片以兩場婚禮為敘事主軸,從三弟的婚禮到二哥的婚禮,其內核均指向一個命題:如何讓恐懼愛的人相信愛,讓恐懼婚姻的人走進婚姻。但影片對這個命題的呈現相當兒戲,不僅其中的愛情表述充滿瞞與騙,內里的婚姻想象也顯露出鬧劇色彩。從上一部家庭里的飯桌到這一部婚宴上的餐桌,影片強調的另類飲食敘事並不能發揮足夠的思考動能,反而將此前對家庭、婚姻、愛情以及成長的思考進一步推向虛無。在上一部影片里,我們至少能夠看到導演對何謂家庭、何謂家人等問題的反思,但在第二部中,這些問題被一場又一場的鬧劇消解殆盡。整體而言,這種童稚化的家庭想象是在對愛的渴望與恐懼的矛盾中完成的。這亦使整部電影幾乎都由演繹與加劇這種矛盾的鬧劇推動,導致全篇在節奏上完全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因為隨時都有危機需要被解決,隨時都有謊言需要遮掩。

在這一系列的鬧劇當中,男性面對所有困境與問題,不是呈現為一副遊戲人間的玩樂心態,就是軟弱無能的兒童心性。我們可以發現,由這三個兄弟構成的家,竟找不到一個成熟的男性。無論是二哥陳禮每次在化解尷尬時模仿蜜蜂的叫聲,還是三弟陳熹在自己的婚禮上扮演黃金聖鬥士,都讓人不禁感嘆「男人至死是少年」。而相對地,面對男性的玩樂與兒童心態,片中的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往往肩負母親與妻子的雙重責任與功能,她們既被要求擁有母性,又被要求展現出妻性。這些男性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心靈創傷和情感包袱,在此都要女性一一承擔化解。這些男性之所以總是快樂的,總能夠輕飄飄地開玩笑、說段子,在謊言中獲得竊喜的快樂,正因為他們無論如何痛苦,最終都有這些女性進入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中,給他們進行情感維度上的柔情按摩與創傷癥結的破除。

由此,影片中的女性似乎有且僅有兩種精神狀態:不是苦惱,就是痛苦。這一切皆因她們承受了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女性身體與精神的支撐下,這些由電競、動漫、網紅、直播等時尚要素構成生活內容,以「作秀」為要旨,信奉流量的新世代男性,他們對家庭的想象不僅毫無責任感可言,而且充滿了浮泛於現實之上,植根於網路世界,追求虛擬快感的浪漫情調。

我們固然無法苛責一部電影在敘事上百分百還原現實——畢竟我們正值這樣一個時代,虛擬的情感安慰與流量的情感刺激總在暗示人們在不同程度上成為數字空間中任勞任怨的勞工,這就是我們當下的現實——但是,倘若一個文化產品對現實毫無反思與批判的動能,且對經驗世界沒有提出具有積極意義的可能性,那它的時代意義是值得懷疑的。

與此同時,影片還賦予了這些女性另一層敘事任務——女性成長敘事。她們明明都有自己的事業,善解人意、溫柔大方、美麗動人,但在這種陳舊的問題範疇與想象中,這些女性大都困身於愛情與家庭之間,成長空間十分有限。在母親與妻子雙重角色的裹挾之下,這些女性最後幾乎全都變成了「怨女」。哪怕是作為文化研究博士的Monica,我們也未能看到她智性的一面。相反,這個人物被賦予情緒化以及教條主義的性格,而此二者近似於性別與職業上的雙重污名——前者在父權制社會中素來被看作某種顯著的女性特質,後者則經常被視為高學歷群體的刻板印象。

在這種童稚化的家庭想象中,影片不斷強調「面子」的重要性。例如二哥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風光地完成表面的儀式,一生的努力不過是致力於使自己成為景觀社會的一部分。因此,他寧可瞞騙左右,也要在虛假的粉飾中勉強完成婚禮。但這個設想最終以失敗收場。以此為契機,影片中的人物幡然醒悟:「面子」不可信,而唯有「裡子」才值得珍惜。他們雖然不相信儀式,但相信情感;雖然不相信婚姻,但相信具體的人;雖然不信奉家庭觀念,但肯定身邊的愛。這也是影片中豬豬所言「材料是真相,味道是假象」的深層所指。

歸根結底,《還是覺得你最好2》沿襲了大部分新時代香港電影所傳遞的敘事邏輯:不再相信宏大敘事,轉而關注小兒女的愛恨情仇。雖然影片對親密關係的想象實質已近乎某種烏托邦,但這個烏托邦無疑是保守的。這一點顯著體現在其中的婚姻觀念上。《還是覺得你最好2》中有一句被反覆提及的「金句」:「婚姻是夢想,婚禮是硬仗」。以夢想修辭以及戰爭修辭對婚姻展開的描述,早已相當普遍。關鍵的問題在於,明明婚姻既可以不是夢想,也完全可以不是戰爭。然而這些思考在港式無厘頭喜劇與賀歲檔對電影的雙重要求乃至裹挾中已全然不見蹤影。這暴露出創作者遭遇的困境:陳詠燊一向擅於炮製港式小妞電影,早年的《新紮師妹》為他積累了不錯的口碑,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小妞電影提供的婚戀與家庭圖景已難以回應當今社會的思想潮流。在女性主義知識與理論大量進入公共議題的當下,觀眾對性別、婚戀、家庭的想象已開拓至更為遼闊、多元的疆域。這就要求創作者進一步開拓自己的視野,革新自己的觀念,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一種具有地域文化特質「裡子」的影像話語。在這個維度上,陳詠燊以及一系列影像創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