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破20億後勁太大!但「爭議」還在 Loading...
資訊  2024-02-26

張藝謀導演電影《第二十條》沒有隨著春節檔的落幕而逐漸退去熱度,反而逆勢上揚,成為檔期后整個市場的最大黑馬。

影片從單日票房第四名一路爬升、超越,迄今已經連續六天登頂單日票房冠軍,上映16天累計綜合票房正式突破20億。

為什麼《第二十條》能夠在春節檔后翻盤逆襲?

檔期激烈競爭后觀眾重新選片的第一選擇、排片空間擠壓過後的重新布局是其中原因,而足夠堅挺的質量內容更是關鍵核心。

片中人物密集拌嘴製造的喜劇元素和寓教於樂的喜劇風格很突出,作為國內首部「正當防衛」題材影片,故事內容探討「正當防衛」議題的複雜性和由此引發的社會現實意義,讓電影續航了更多話題討論的熱度和厚度。

《第二十條》以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條款為線索,以檢察官韓明在案件中面臨的情與法的困境來展開故事,將生硬、抽象的法條和司法實務,以鮮活、具象的表現手法來展現,在法律與大眾之間成功搭建起溝通的橋樑,讓很多法律工作者深有感觸。

那麼在現實中,作為「主角」的法律人具體怎麼看《第二十條》?他們會如何面對片中三個案件里存在的爭議?影片在法律內容的呈現上有沒有特別符合現實的細節和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1905電影網特別邀請北京安劍律師事務所周兆成律師、北京瀾商律師事務所王亞輝律師、陝西軒冕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文律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尚博文、刑事律師王文田、廣東省某市某區檢察院檢察官YC(匿名),集結多位法律人士,從他們的專業視角來解析《第二十條》里的法律問題。

1905電影網:看完電影《第二十條》,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比較深刻?

周兆成:我的觀影感受非常複雜,悲憤於人物的遭遇、欣慰於故事的結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永強刺殺劉文經案,因為這個案子取材於2018年崑山反殺案,我還是這個案件當時第一個接受媒體採訪的律師,所以感受最深!更重要的是《第二十條》也傳達了民眾的心聲以及對法、理、情的呼籲。

王亞輝:韓明父子在車內的問答對話讓我印象深刻,韓雨辰所問的正是大眾對於見義勇為、正當防衛的疑惑,作為資深檢察官的韓明不知如何回答,也點明了第二十條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

尚博文:印象最深的是韓明所說的「都這麼辦的」。都這麼辦的,就對嗎?就法律而言,我國雖未實行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但可想而知,推翻以往判決邏輯所帶來的重壓是個人難以承受的:就像影片中韓明對呂玲玲說的,十多個類案判決都是這麼判的,你憑什麼做不一樣的判決?破壞「規矩」,以往判決和社會輿論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在主辦檢察官、檢察系統身上;照葫蘆畫瓢,大家都可以當作無事發生,沒有人會苛責一個循規蹈矩的人。

電影最打動人的情節,就是三個案件匯聚在一起的時三個孩子的表現:母親為保護自己跳樓時娟娟的無助、父親出車禍時丫丫的自責,以及兒子韓雨辰的對何為「正義」的拷問。別人可以當作無事發生,韓明自己卻過不去。對這些純真善良靈魂的責任感,是支撐韓明做出「我不要都這麼辦」的動力。

1905電影網:影片主要圍繞正當防衛與故事傷害罪的界定問題來展開,講述了王永強刺殺劉文經案和公交車司機張貴生案兩個案件,怎麼看這兩個案件的整個過程?

周兆成:王永強刺殺劉文經案和公交車司機張貴生案都是改編自對「正當防衛」概念的適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真實事件,《第二十條》通過對這兩個案子展開,讓我們看到了從認定故意傷害到正當防衛的曲折與艱辛,讓更多的人民群眾感受到冰冷法條下的司法溫度。同時,也反映出從立法到適用時存在的諸多現實障礙,對防衛行為正當與否仍存在很大的界定難度。

王文田:王永強案件的審查起訴過程是煎熬的,很考驗辦案人員的耐心和勇氣,實踐中檢察官的審查起訴思路很「現實」,如果不退回去補偵或檢察官不主動尋找證據,那麼這個案件肯定是不一樣的結果。也印證了電影里的台詞「辦的不僅僅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正因牽涉到別人的人生,所以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還有辯護律師也是)要認真對待,要思考,要主動,更要勇敢,讓犯罪嫌疑人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楊文:我認為王永強獲無罪不起訴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但代價是巨大的,比如司法人員承受了巨大的輿論與辦案壓力,王永強妻子郝秀萍也跳樓重傷。這不禁令人深思:如果郝秀萍沒有跳樓,被迫答應簽署了協議書去換得一個丈夫可能不死的結果,本案還會有王永強構成正當防衛最終無罪不起訴的結果嗎?進一步想,郝秀萍無奈認為「我死了,我丈夫才能活」,用跳樓的極端方式把大家的目光拉回到對劉文經不法侵害行為的審視,也是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王永強之妻死,王永強才會佔理」去對抗「劉文經死了,所以劉文經占理」的邏輯。

電影對張貴生有罪判決形成的過程沒有過多呈現,更多表現的是被判決有罪后張貴生至死都心存不甘,表現出的無奈與辛酸。我個人認為,導演可能想要以張貴生案和張貴生的結局向觀眾展示一個結果——不公正的判決不僅不會讓社會秩序得以和諧,甚至激化社會矛盾,破壞社會和諧穩定;也會挑戰人民群眾樸素的正義觀,引發公眾對法律公平性的質疑,破壞公民的合理預期。

1905電影網:電影里還有一條關於校園霸凌事件的輔線,怎麼看裡面涉及到的法律問題?

尚博文:校園霸凌案中,主角夫婦尤其是馬麗飾演的李茂娟完全沒有區分清楚「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什麼是實體正義?張科霸凌同學、韓雨辰「以鼻還鼻」,這是實體正義。但僅有武俠小說式英雄救場的實體正義就夠嗎?對實體正義偏執的追求,很可能讓我們走上歧路。正如羅翔老師所說:「法律的訓練,會不斷地提醒我們程序正義,要警惕實體正義,要在程序中去追尋正義」。沒有監控、沒有證據,甚至不願去做被霸凌同學、周圍同學的工作來為韓雨辰作證,僅憑兒子對打人者的猜測就去找張主任的「麻煩」,無疑是胡攪蠻纏。影片這一點處理地很好,進拘留所的結局既現實又有教育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除了疏於管教兒子張科外,我覺得很難對始終保持理性和剋制的張主任予以苛責。

王文田:校園欺凌(校園霸凌和校園欺凌概念是一樣的,但法條裡面表述為「校園欺凌」)的案件往往是很難調查清楚的,如今每個學校都有校園霸凌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方案,但實際上一些隱形的暴力是很難查清的,特別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規定,「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家庭等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及時消除滋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各種消極因素,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該條明確規定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有8個責任主體,而電影里僅提到了學校的責任,即便學校作為調查的主導者,調查校園內的暴力事件責任重大,但在調查和處理過程中,也需要多部門、多主體的相互配合和協助才可以。

尚博文:不管是影片中的見義勇為、正當防衛還是校園霸凌案件,制度都需要在前端發揮引領作用。見義勇為這件事本身需要的一定是腎上腺素的飆升,需要人處於「衝動」而非理智狀態。而法律能做的,就是讓甘當英雄的普羅大眾明白,該怎麼見義勇為、見義勇為時做什麼是對的、如何在見義勇為時保護自己,為英雄的「衝動」增加一點點法律理性的冷凝劑。

1905電影網:《第二十條》對司法辦案的還原和呈現有什麼特別貼合現實的細節?

楊文:在展現辦案流程時,從偵查階段到審查起訴等環節都力求真實,體現了司法工作的嚴謹性和複雜性,如證據收集、質證辯論、量刑考量等步驟,都比較貼合現實,特別是片中檢察官韓明拿著的多份類案司法案例一份一份摔在呂玲玲面前,無奈說道:「到哪都是這麼判,為什麼這個案子不能?」這個情節確實比較貼合辦案中的一個真實情況。儘管我國不是判例法國家,但出於「同案同判」原則,無論是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還是律師,在辦案的過程中,很重視對類案判決的檢索,總希望通過檢索案例,去避免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尚博文:前段時間《年會不能停》,很多人都想做一份「不進入生活」的work life balance的工作,但影片中對檢察院工作的拍攝至少在這一點上很寫實。辦理的不是案件,而是活生生的人的人生。為了偵破案件、查到關鍵證據、寫好判決文書,法律行業公檢法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是緊密交融在一起的。

1905電影網:片中有什麼地方可以進一步完善嗎?

王亞輝:大體上是貼合實際的,對於法律人來說每一幕都似曾相識。但類似檢察官口頭讓公安去找證據等辦案流程銜接的細節不太符合實際,還有一些法律知識點表達不太準確,可能是受限於時長以及擔心專業知識大家不好理解,所以做了簡化。影片立意非常好,如果能就此題材增加案件剖析深度,全面呈現檢察官工作當中的觀點分歧及辦案細節,拍出連續劇,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效果。

楊文:雖然影片觸及了一些法律問題的核心,但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不同法律觀點之間的碰撞,例如在認定正當防衛的邊界、主觀意圖判斷等方面,可以更詳盡地展示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和爭議點。部分涉及法律專業的場景或論述,可適當增加更多專業術語解釋和法學理論解讀,以便觀眾更好地理解法律邏輯和判決依據。還有就是未體現律師參與的情節,王永強在影片中沒有辯護人,在現實中即使王永強未委託律師,也會有法援律師,有律師參與會使得電影情節更有碰撞性。

尚博文:韓雨辰挨打,並非一定要夠刑事立案標準才可以立案的,互毆乃至群毆治安管理處罰可以直接立案。案件的查證為了劇情需要必須要突出具體的場景可以理解,但有些過於偏離實際。如主角團二人在村中走訪時沒有找目擊證人直接詢問,反而是直接找店鋪老闆打聽。事實上,影片中很多時候韓明乾的是公安機關的活兒。

王亞輝:另外,我認為由於影片是檢察官視角,對公安、律師角色有一些負面刻畫,從聚集主題的角度來看,這種刻畫多此一舉。

王文田:我對此抱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本片並沒有貶低律師,因為電影里的三個案件,都沒有律師介入,且不是電影要講述的重點人物,不能一概論之。首先,王永強沒有辯護律師,而電影里的律師站在檢察院門外,是受害人一方的代理律師,他說的「那句話」合法合理,雖然說話場合引起質疑,但沒有替受害人表達情緒,也沒有挑撥矛盾,其行為符合律師的執業道德和規範。其次,張貴生案件里,完全沒有提到律師,而是強調檢察官在審查起訴階段的行為。再次,校園霸凌案里,電影中的律師是以一個案外人的角度為雙方家長提供一個見面機會,並沒有談論關於是非對錯以及提出任何法律建議,沒有違反規定。最後,因律師這一角色的台詞和戲份本來就少,不能說片中的律師代表了現實中刑辯律師。電影根本沒有在強調職業的高低,而是在普法,這麼樸素的一個目的,為什麼硬要搞複雜了呢?

1905電影網:你認為《第二十條》在向社會普法方面有什麼意義?在檢察官韓明這個角色身上,從事法律職業的人能學習到什麼?

周兆成:這部電影在向社會普法方面意義重大,讓刑法的第二十條走出法條,走進每一個公民的內心,讓我們相信立法有力量,司法有溫度,這部電影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在檢察官韓明這個角色身上的執著中,我看到了法律職業人的熱忱,對法律的信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民眾的期待也是司法的責任。

YC:在韓明身上,我覺得都是要自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當然我們不能很機械這樣去形容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用一點樸素或普羅大眾一點的價值觀去處理或是辦理案件,因為法律其實不是冰冷的。

影片中韓明這個檢察官不墨守成規,因為法律有滯后性嘛,不墨守成規,緊跟案件情況或者新發現及時作出改變或者創新,對於司法實踐來說是一件好事。雖然可能會存在困難或者阻礙,但是我覺得在現如今中國的法律體系里,其實有好多這樣的人去踐行或者嘗試。

王亞輝:看過電影之後大家對於正當防衛行為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影片傳達法律懲惡揚善、最大限度維護正義的精神,讓大家知道第二十條是正義的堅實後盾,能提振社會的浩然正氣。法律職業人要學習韓檢敢於擔當的精神,有了擔當的勇氣,才能扛得起維護公平正義的重任。

楊文:撇開專業人士看這部電影看出的專業性問題,對於我們從事法律職業的人來講,韓明這個角色的塑造就是在提醒我們每一位法律共同體,在辦理每一起案件時,都要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公正的心,要有責任與擔當。當然,作為律師,我想為律師這個群體發聲,聲音雖小,至少有聲:這個社會,不缺公平正義的檢察官,不缺司法擔當的法官,同時,也不缺為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奔走發聲辯護的律師。

尚博文:見義勇為的人是英雄,推動正義實現的人、保護見義勇為的人更是英雄。對正義的理解:無論從事的是哪種法律職業、哪個法律領域,正義永遠是法律人永恆追求的最終價值。除了影片中的檢察官、法官,現實中律師這一職業設置的初衷,更是保障當事人程序正義得到實現的一把利劍。

如韓檢察官一樣逆流而上、推動法律系統朝向更好變革,是典型的個人承擔集體成本的「集體行動」問題,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壓力。但是,正確的事情往往都不易做,吾輩當以此為己任!